影響力評估與管理簡介
撰文者: SMART智慧城鄉處 蔡淑姿、楊子承、李明璋經理
【影響力評估與管理簡介】
1.社會影響力評估是組織負責任和透明運作的標誌 在討論影響力評估與管理的重要性之前,了解其背景是必要的。為了應對全球正面臨的環境、社會、經濟挑戰,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旨在促進全球各國、組織等在社會、經濟、環境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倡議要求所有組織不僅要評估並揭露其對這些領域的貢獻和影響,還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增強社會信任,進而實現共同的永續目標。這些目標強調了社會影響力評估在當今世界的核心地位,作為揭示組織在追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影響的關鍵工具。
2.在公益活動中,好意未經深思熟慮可能導致負面後果。 雖然公益活動大多出自好意,但若未經深思熟慮,可能產生與預期相反的後果。例如,過度捐贈食物雖然暫時解決了當地的糧食短缺問題,卻可能導致民眾對外援形成依賴,阻礙當地農業的發展。此外,大量捐贈舊衣物雖然能短期紓困,但也可能破壞當地紡織業,製造就業問題。 因此,公益活動策劃時必須先深入瞭解受助地區的實際狀況和需求,透過調查和與當地組織的溝通來蒐集第一手資料,避免活動在產生幫助的同時,無形中破壞了當地的自給自足能力和產業結構,從而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
3.以TOMS鞋的社會影響力為例 來自美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Blake Mycoskie,在一次往阿根廷的旅程中,發現當地小朋友需要步行數英里尋找乾淨水源或上學,卻沒有鞋子保護雙腳,就決定為當地人做點事。 他以阿根廷當地傳統布鞋取得靈感,成立TOMS 這個品牌,承諾每當您購買一雙TOMS 鞋子,將會送一雙給全球需要的孩子!隨著品牌的擴展,TOMS開始在印度、肯亞、海地等地設廠,不僅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還將其“賣一捐一”模式擴展至更多領域。除了鞋子之外,TOMS透過銷售眼鏡、咖啡、包包等產品來解決第三世界國家面臨的視力和水源問題,並改善當地醫療狀況。這種模式的擴展不僅增強了TOMS對社會的正面影響,也提升了品牌的永續性和社會責任。 TOMS品牌故事的成功,背後是對社會影響力的深刻洞察和承諾。Mycoskie透過TOMS展現了企業可以如何在追求利潤的同時,積極促進社會福祉和環境保護。這種企業經營理念不僅增加了顧客的品牌忠誠度,也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其社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的核心在於識別和管理企業活動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從TOMS的經驗中可以看出,成功的社會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或服務本身,更要深入理解其在社會和環境中產生的廣泛影響。這需要企業建立一套有效的影響力評估和管理機制,以確保其活動能夠對社會產生正面的貢獻,並盡可能地減少負面影響。
4.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提供組織評估其影響的方法。 為什麼要使用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呢?社會影響力評估的目的包括展現組織問責性、證明正面社會價值、以及內部工作的優化與監測。透過社會報告標準(SRS)和社會投報率(SROI)等量化指標,能夠全面評估其對社會影響力。 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提供了一種方法,使組織能夠系統地評估其在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在台灣,兩種常見的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分別是社會報告標準(Social Reporting Standard,SRS)和社會投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SRS是由全球知名的非政府組織和德國聯邦政府共同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個清晰、統一的框架,讓組織能夠有效地報告其社會影響。而SROI則是由英國政府推出,旨在幫助組織量化非財務價值,特別是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將其轉化為貨幣價值。選擇這些工具的目的是為了讓組織能夠根據其特定的需求和目標,進行最合適的社會影響評估。組織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單一工具或結合兩者,以獲得對其社會影響的全面評估。
5.影響力是設計出來的,而影響力的管理是為了做決策。 影響力的管理是為了做決策,因此該如何選擇投入計畫掌握利害關係人以積極創造社會價值就顯為重要,可思考預計改變那些人?(Who)、改變了什麼?(What)、改變多少程度?(How Much)、持續多久?(Duration)、改變重要程度?(Valuet)、成果因我們產生(Contribution)、影響力管理(Impact)等以上角度去思考決策該選擇投入捐助之計畫。
▲ 圖 1 選擇投捐助計畫評估方法(資料來源: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柯勇全)
6. 而設計影響力的方法,可由主要痛點出發去創造設計影響力價值,應先從期望影響的普世價值思考出發,提高參與者的參與程度、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廣泛吸引當地熱心人士加入,發揮民間力量從而得到社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並與當地公部門、社區組織和民間團體展開合作也至關重要。
▲ 圖 2 影響力設計流程圖(資料來源: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柯勇全)
最終,公益活動還需設立量化的績效指標並持續監測,及時調整方向。譬如可以追蹤活動參與者的人數和背景、活動產出的質量和時效、資金使用情況等,根據回饋意見隨時滾動調整執行細節。 公益活動要真正產生影響力並非易事,需要仔細考量活動目的、當地狀況、可投入資源等因素,透過與當地團體和居民的密切合作,制定出貼近實際需求、注重賦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方案,並在執行過程中持續監控反饋,不斷改進優化,才能創造積極和長期的正面影響。